谁能通天地,方圆鉴古今。

执医医考-针灸学

21 05月
作者:hiretianxia|分类:中医药

1、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循。


2、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肺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商阳穴);心小肠经交接于小指端(少泽穴);心包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关冲穴);胃脾经交接于大趾内端(隐白穴);膀胱肾经交接于小趾外端(至阴穴);胆肝经交接于大趾外端(大敦穴)。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迎香穴);手足太阳经交接于目内眦(睛明穴);手足少阳经交接于目外眦(瞳子髎)。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


3、十五络脉(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相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

①十二经络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本经的络穴分出,均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如肺经走向大肠经,大肠经走向肺经)。

②任脉从胸骨剑突下鸠尾穴分出,散布于腹部。

③督脉从尾骨下长强穴分出,散布于头部。

④脾之大络出于腋下大包穴,散布于胸胁部。


4、十二经别:

①分布特点:离、入、出、合。

②作用:

a、加强了十二经中相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

b、加强了十二经脉与脏腑的联系(入体腔);

c、加强了十二经脉与头部的联系,扩大了阴经的主治范围;

d、弥补了十二经脉分布的不足,加强了各经与心的联系。


5、十二经筋:

①分布特点:起于四肢末端,上行头面胸腹部;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结、聚、散、络;与脏腑无属络关系。

②分类:

a、刚(阳)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以手足阳经经筋为主;

b、柔(阴)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以手足阴经经筋为主。

③作用: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运动。如宗筋。


6、经络按诊多为背腧穴,其次是募穴、原穴、郄穴、合穴、阿是穴等。


7、经外奇穴:有的在十四经上,如阑尾穴、胃脘下俞穴。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8、四花穴:包括2个胆俞穴、2个膈腧穴。既是经穴,也是经外奇穴。


9、阿是穴:即痛点,还包括按之舒适的位置。

浏览26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执医医考-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