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医医考-中医各科病名及症状要点
一、中医内科
1、肺系病证:
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痨、肺胀、肺痿。
2、心系病证:
心悸、胸痹、不寐、心衰。
3、脑系病证:
头痛、眩晕、中风、痴呆、痫证、癫狂。
4、脾胃病证:
胃痛、胃痞、呕吐、呃逆、噎膈、腹痛、泄泻、痢疾、便秘。
5、肝胆病证:
胁痛、黄疸、鼓胀、积证、聚证、瘿病、疟疾。
6、肾系病证:
水肿、淋证、癃闭、阳痿。
7、气血津液病证:
郁证、血证、痰饮、消渴、内伤发热、汗证、虚劳、癌病、厥证。
8、肢体经络病证:
痹症、痿证、颤证、腰痛。
二、中医外科
1、疮疡:
疖、疔、痈、发、丹毒、有头疽、走黄与内陷、瘰疬。
2、乳房疾病:
乳痈、粉刺性乳痈、乳癖、乳核、乳岩。
3、瘿:
气瘿、肉瘿、石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4、瘤、岩:
脂瘤、血瘤、肉瘤、失荣、筋瘤。
5、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热疮、蛇串疮、疣、癣、白屑风、油风、湿疮、接触性皮炎、药毒、瘾疹、牛皮癣、白疕、粉刺、淋病、梅毒。
6、肛肠疾病:
痔、息肉痔、肛痈、肛漏、肛裂、脱肛、锁肛痔。
7、泌尿男性疾病:
子痈、子痰、尿石症、精浊、精癃。
8、周围血管疾病:
股肿、青蛇毒、臁疮、脱疽。
9、其他外科疾病:
冻疮、烧伤、毒蛇咬伤、破伤风、肠痈。
三、中医妇科
1、月经病:
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感冒、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吐衄、经行口糜、经行风疹块、经行发热、经行情志异常、绝经前后诸证、经水早断、经断复来。
2、带下病:
带下过多、带下过少。
3、妊娠病:
妊娠恶阻、异位妊娠、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鬼胎、胎萎不长、子满、子肿、子晕、子痫、妊娠小便淋痛、妊娠小便不通、妊娠咳嗽。
4、产后病:
产后血晕、产后发热、产后腹痛、产后身痛、产后恶露不绝、产后乳汁异常、产后自汗盗汗、产后大便难、产后情志异常、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小便淋痛。
5、妇科杂病:
癥瘕、盆腔炎性疾病、不孕症、阴痒、阴疮、阴挺、阴吹。
四、中医儿科
1、新生儿疾病:
胎黄: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皆黄;
胎怯:新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短小;
硬肿症: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硬化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损伤。
2、肺系疾病:
感冒: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乳蛾:咽痛、喉核红肿,甚则溃烂化脓;
咳嗽:咳嗽;
肺炎喘嗽:发热、咳嗽、痰壅、气喘(气急);
哮喘(哮病):反复发作、喘促气急、喉间哮鸣,有遗传倾向;
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感冒、乳蛾、咳嗽、肺炎喘嗽等)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感染、经久不愈。
3、脾系疾病:
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屑,形如雪片,状如鹅口,又名雪口,常见于初生儿及久病体虚的婴幼儿;
口疮: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满口糜烂者为口糜,只发生在口唇两侧为燕口疮;
泄泻: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
厌食:较长时间厌恶进食、食量减少;
积滞: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
疳证(营养不良):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
腹痛:胃脘以下、脐周及耻骨以上部位疼痛;
便秘: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虚):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心肝病证:
汗证: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感染(发病前有感冒、泄泻、风疹等肺系疾病史)引起的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自我控制差,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惊风:抽搐、神昏;古之惊风八候:搐、搦、掣、颤、反、引、视、窜;急惊风实,慢惊风虚;
夜啼: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
抽动障碍:不自主、无目的、反复、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群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可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伤和强迫障碍等;
痫病: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喉中发出异声,片刻即醒,醒后一如常人,且反复发作。
5、肾系疾病:
水肿: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面目、四肢甚则全身浮肿及小便短少,严重的可伴有胸水、腹水;
尿频:小便频数;
遗尿:5周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
五迟: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
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6、传染病:常有风热感冒症状+特征性症状
麻疹:发热(出疹时发热更高)、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两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肤按序布发红色斑丘疹+疹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棕色色素沉着斑(发疹顺序:耳后-头颈面部-躯干-四肢-手足心及鼻准部)
奶麻:高热3-5天+热退疹出
风疹(风痧):轻度发热、咳嗽+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丹痧(猩红热):发热+咽喉肿痛或腐烂+全身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
水痘: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瘙痒性皮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疱疹内有水液,形态椭圆,状如豆粒
手足口病:发热+手足口有疱疹
痄腮: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
顿咳:阵发性痉挛咳嗽+咳后有鸡鸣样吸气性回声
7、虫证:
蛔虫病:、
蛲虫病:。
8、其他疾病:
夏季热:、
紫癜:、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目录 返回
首页